北京广渠路建设者的1000个日夜!北京广渠路东延项目施工纪实

  2021-02-25  14浏览 作者:

2021年的初春,寒气仍围绕,而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广渠路东延道路现场却是暖意融融。经过三年苦战,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十八局五公司承建的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通道——广渠路东延道路工程正式建成通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市“一核两翼”的城市布局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

通车现场,广大建设者们兴高采烈,何其激越;回望来路,又是何其艰辛。自2018年3月进场至今,十八局建设者们已在这里拼搏了1000多个日夜,每天都有独特的故事和精彩。

大任面前高效执行

广渠路东延道路全长7.6公里,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通道,按照地上、地下两套系统设置,地上为城市景观道路,地下是长6.1公里的双洞6车道隧道和市政综合管廊,中铁十八局五公司负责施工的2标段长1.44公里,全部处于地下路段,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周边环境最复杂的施工标段。

为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项目团队超前部署,在工程施工期间道路不断交,这无疑给施工团队带来了极大考验,难以向常规工程那样甩开膀子大展身手,围护结构和铺盖体系施工的18个月时间,只能在夜间“见缝插针”组织施工,任务极其艰巨。每日夜间10点,项目团队就要到1个全线的最大斜交路口和3个十字路口封闭部分车道进行交通导行,11点一到,立即进入“抢工”状态,以分秒必争姿态抢抓施工,高效完成打围护桩、止水帷幕桩、冠梁、砼横撑、开挖、架设空心板梁、桥面铺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10余道工序,清晨5点就要有序撤走施工机具,铺盖临时加固钢板,清扫现场,恢复交通,确保市民正常出行。

“我们就像打游击战,只能等11点才能把机械设备和材料运至现场,不到5点就要准备撤走,桩基施工期间一晚只能打两根桩,总感觉有力使不出。”项目生产经理张威力颇有感触。

“困难确实存在,与其抱怨,不如想办法克服。”项目团队都有这样的共识,每日白天细化施工计划,精准计算各工序施工时间,研究更快工序衔接方案,备齐施工机械、材料和人员,待有工作面后快速进入大干状态,把有效时间效能发挥到最大。

施工期间,项目团队最大感受就是每晚都以为完不成的工作量,最后都抢出来,把理论层面的不可能变为生产上的可能。“尽全力去执行,每个链条,每个点位都发挥好作用,以勇毅对冲压力,扎扎实实把工程向前推进。”朴实的施工心得,成为攻克难关的制胜法宝。

夜间作业通常是3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每个工作面都有40多人和大量机械,工作面窄又涉及多个专业,如何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协调好各班组之间的工序衔接和资源配置,张威力也有自己的心得。“高效的执行力必不可少,只想办法,不讲条件,同时要做好施工队的协调,自己搞懂工序,有理有据给队伍做工作,才能让人信服。”这位“黑夜守护神”以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的付出,组织现场打好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夜战”。

该项目的土方开挖量达95.4万立方米,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胡夫金字塔的体量,工程量极大,为避免土方外运干扰居民正常出行,土方施工也均在夜间进行,施工高峰期平均每天出土达8000方,管理人员夜间全程在现场盯控,优化出土口位置,杜绝野蛮施工扰民以及车辆之间的协调,同时严格做好基坑提前降水、挂网喷锚、安装钢支撑等防护措施,保证工程高效推进。

1000余天,每天都不平凡,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凌晨4点,项目试验室主任刘开明接到现场电话,需对混凝土进行协调,他二话不说,穿上外套就直奔现场。“我们标段使用混凝土达47万方,受工作面限制,大部分是在夜间浇筑,不论几点电话响起,都很习惯了。”刘开明介绍。有着近30年施工经验的刘开明不仅负责试验室相关业务,还担起了项目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靠高效的执行力,助力项目高效运行。

“这个工程是一场硬仗,每天都面临艰巨的施工任务,但项目部每个岗位都很负责,高效执行,能够发挥自身作用让项目一直处于高效运转状态。”项目经理丁元利颇为欣慰。

大大险面前敢于担当

2610吨,2毫米。一组数据背后是施工团队面对高风险工序,敢于担当的鲜明体现。

工程建设中,受周边环境限制,下层隧道有5处与正在运营的地铁八通线桥墩基础产生位置重合,是全线的“卡脖子”点位,为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地下隧道开挖,需采用目前国际领先的桥梁基础托换施工技术,进行轨道桥梁基础的五点同步托换,托换最大顶力2610吨,刷新了我国轨道桥梁基础托换的最高纪录。托换点如此密集且托换重量极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项目部面对世界性技术难题,没有退缩,快速编制出科学施工方案,并通过引入BIM技术和加强过程监测,将水平和垂直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为我国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了成功经验。

成就的背后,是托换工区负责人朱恩星和他的小伙伴们500多个日夜的担当和奉献,托换施工期间地铁八通线不停运、不限速,安全风险极高,现场使用120个500吨顶力千斤顶将新支撑体系顶起,每晚顶升到预计位置后,要使用16个自锁装置进行固定,为避免装置失灵出现安全隐患,朱恩星要带领五名年轻技术员到10个后浇带进行检查,后浇带高不足1米,内部还布满千斤顶和钢筋,只能爬着逐项检查,托换施工期间正值夏季,后浇带内极度闷热,检查一遍都会浑身被汗水浸透,一度考验着施工团队的身体和心理极限。“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高精尖工程,对我们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增长了本领,更是磨砺了毅力。”朱恩星说道。

敢于担当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困难面前,项目总工陶红光和他带领10余人的技术团队,一次次站出来,保证了项目顺利开展。受周边环境限制,隧道基坑开挖距最近的居民区楼体不足6米,且该楼为80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如何既保证楼体安全,又让工程快速推进,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不是单选题,要做成双选题!”项目部定下了自己的目标。距离楼体如此之近,基坑开挖深度又接近20米,没有可借鉴经验,只能自己探索,陶红光首先从设计方面仔细研究,找好数据支撑,再对周边土体进行分析,研究地质和水文情况,细化开挖方案,完善基坑支护体系,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坑和楼体变形监测,现场盯控确保严格按照方案开挖,并超前准备施工要素,开挖后立即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确保基坑稳定及楼体安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实现了工程进度和保障民生的双赢。

担当,不仅体现在进度上,经济上也有显著体现。深基坑渗水,是施工领域普遍难题,对渗水点的封堵,大部分都是由专业队伍施工。“能不能自己学会这项技术?不仅成本可有效降低,也能更好掌握施工主动权。”有着从事16年试验工作经验的毛颖斌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每当现场有封堵作业,毛颖斌都赶到现场,经历了从看,到参与,再到自己上手干,用半年时间逐渐掌握了渗漏封堵技术,可根据渗透情况分析采用何种封堵材质和配比,快速处理,效果极其显著。“封堵材料分为疏水型和亲水型,有聚胺脂、环氧树脂、丙烯酰胺等常用材料,渗水不成水流情况下多采用环氧树脂……”如今的毛颖斌对封堵技术已颇有心得。

2020年末,业主要求地面系提前完成,2标段还比其他标段多出20万方的土方回填,同时还要快速建好涉及土建、机电、消防等7个专业、工序繁杂的隧道监控中心,为全线提供“智慧大脑”,项目部高效部署,科学组织,圆满完成业主交付任务,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不论多难,保证完成任务。”“这项工作交给我就放心,肯定能担起来,把活干好。”“累,很累,但都坚持下来了。”在工地,这是听到大家说的最多的话。

大考面前彰显底色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又恰逢项目主体大干,防疫和生产考验极大,项目部通过点对点包车接工人返岗、施工区域封闭管理、给工人送生活物资和餐食等多项措施,确保了返岗工人的安全和生活保障。“项目部对我们的照顾很到位,在这样的工地打工,心里踏实。”现场工人纷纷感慨。暖心的关怀,换作拼搏的力量,返岗工人严格落实项目部要求的防疫措施和下达的施工任务,全力展开施工大干,快速实现达产、稳产、高产,施工高峰期现场1700余人、40台挖掘机、30台汽车吊、11台龙门吊、100台自卸车穿梭于现场,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万吨钢材和30万方混凝土的工程量,做到了防疫和生产两手抓、两必胜。

2021年1月20日,项目全面建成通车当天恰逢农历腊八,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而今年广渠路项目施工团队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选择在项目坚守岗位。在工地过春节,对于十八局的建设者们来说并不陌生,2018至2020年的三个春节,广渠路项目的建设者们都坚守工地,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姿态抢抓工程进度。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出了多远;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广渠路项目团队10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记录,他们每个人的梦想加起来就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他们每个人的努力拼起来就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