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和平隧道的坚实足迹

  2016-08-20  73浏览 作者:

通讯员

李兰

兰州历来是西守之要塞,自古以来也是中原通往西北的交通要冲。而今有一群中铁五局的健儿们以其凌云壮志之势鏖战在兰绕高速和平隧道,抒写着美丽而高亢的筑路人之歌。

伍先文:潜心学习练技艺

他是2013年来一公司的技术小伙伍先文,他工作之余一直在研究学习测量编程。他干过的上一个项目是线路复杂的西宁站改工程,而现在工作的兰绕项目线路相对而言稍微简单一些,但他仍然继续踏实学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习才能让人进步。所以他将学习作为了重中之重。他的师父陈西强虽然自身工作很忙,但从没有忽略带好徒弟。“测量有没有遇到难题?”、“对于工序调整你有什么看法?”……工区技术办公室、隧道掌子面、食堂餐桌上,随处可以听到陈西强主动关心徒弟学习成长的声音。“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伍先文依然记得师父对他的教诲。伍先文现在长时间呆在和平隧道了解隧道的开挖方式,学习模筑施工工艺和一些隧道施工工艺,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没有退缩,反而以此为契机,跟着师父学了不少技术。通过师父的教导和自身的钻研,现在他已可以独当一面了。

刘进:吃苦耐劳有活力

刘进,兰绕项目技术员兼项目团工委书记,一个热情、上进的年轻小伙儿,每天穿梭于工区驻地和隧道掌子面之间,一天至少四次放线,即使是兰州冬季气温零下十几度时,依旧每天坚持。他回忆说2014年见习时,冬休留守工地。没有电、没有网络,冰天雪地的工地上就两台小型发电机。他毅然坚持了下来。刘进除从事技术工作以外,兼职项目团工委书记,他认为团组织首先要发挥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每当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节假日要来临时,他经常晚上很晚还睡不着,寻思着策划一个什么样有意义的活动,提高青年的积极性,激发青年的活力。当问到为什么愿意兼团工委书记一职时,他坚定地回答说:“可以锻炼能力。”也许他不能做到完美,但他正力争做到优秀他正用点点滴滴提升着自己。

汪庭富:用情管理强班组

“他的队伍执行任务从来不讲条件,完成任务追求完美。”这是技术人员对负责左洞开挖汪庭富班组的评价。进场之初,他就制定了《工班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吃得好才能干得好!”汪庭富班组食堂伙食的确不错,吃的都是新鲜菜,每个月还有一两次聚餐。有困难及时支持工人,汪庭富一直奉行着这样的理念。今年7月15日,正是隧道抢工期的时候,得知工人李正雍的父亲过世,他毫不犹豫地让工作在他班组中的李雍正和他舅舅立刻回家,并给他们每人预支20000元工资,自己掏钱给他们俩每人1000元进行慰问。所以,他的团队干劲十足。

黄志强:忠诚无悔做奉献

黄志强,是从铁道兵转业后曾经奋战在衡广线、沈阳地铁、西康线、宝中线等多个项目的老员工。如今55岁的他依旧奋战在和平隧道现场,每天来还穿梭于左洞右洞,一天最少走20公里,开工到现在,鞋子都已经磨破了好几双。一般来说,像他这个年纪,很多人不愿再坚持在又苦又累的施工现场工作,但他一直都是低调的以实际行动默默地施工现场奉献着。每当项目部有紧急通知,他第一时间转达给班组;现场有什么情况,也第一时间向项目部汇报。有时班组遇到问题,不管再苦再累的活,他都亲自动手与大家一起奋战,而且二十四小时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他一年才回家一次。前阵子,他的妻子身体生病住院时他才请假回去照顾,但是由于听到彭大项目开标,兰绕项目又正值抢工期关头,他毅然决然的决定返回项目参加奋战。当问到想不想撤离又苦又累的现场时,黄志强坚定地回答道:“干到干不动了,我再撤离。”。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在现场奋战着折射出一个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勇者精神。

这群能打硬仗的筑路人自2014年10月13日开始到现在在和平隧道里不分昼夜奋战了650天,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冰天雪地里挑战极限。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奋斗在施工一线上,如今,和平隧道提前掘进至分界点,这群战士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胜利时刻。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