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变迁见证铁路70年发展

  2019-10-18  45浏览 作者:

  
  记者 张汝峰 通讯员 唐晓欢 孟金星

从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青岛机务段火车司机关玉柱和儿子关萌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各类型机车开了个遍。
  穿越历史的烟云,回望走过的岁月。两代火车司机驾驶不同的车型,不断创造安全佳绩,火车头的更新换代,见证了中国铁路70年的变化和发展。
  蒸汽机车上的峥嵘岁月
  关玉柱1949年出生,16岁参加工作,成了一名铁路学徒工。经过两年的安全知识培训和上车实作后,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蒸汽机车司炉,跑胶济线。
  “在蒸汽机车上当司炉的那段时间是最苦的日子。”说起蒸汽机车,关玉柱打开了话匣子。当时胶济线是单线,货车要给客车让道,从青岛到坊子169公里的路程,要跑8个小时,消耗近10吨煤和数十吨水。冬季天冷的时候,耗煤量增多,需要消耗15吨的煤,关玉柱一路上要不停地加煤,用铁锨将满满一车斗煤抛进炉膛。他的内衣内裤全被汗水湿透,煤渣四溅、浓烟滚滚,一趟车下来整个人变成了“煤黑子”。
  1972年,关玉柱考上了蒸汽机车副司机。跑车前,为了防止锅炉爆炸,首先要检查锅炉铅堵,把小镜子放在铁锨和火钩上,探入炉膛查看易熔塞有无被水垢、煤渣堵住。他还爬到车顶,给干煤浇水润湿,防止燃烧后干煤飞溅造成浪费。“那个年代,开火车比较苦、比较累,但是工作稳定而且收入较高,在社会上很受欢迎。相亲找对象,可不是姑娘挑我们,是我们挑她们。”说这话时,关玉柱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
  “从蓝村到烟台是砂石路基、弯道多、坡度大、区间长,有的车站是臂板信号机,而且是单线行车,一趟车需要跑十几个小时。”1983年,关玉柱考上了蒸汽机车司机,跑蓝烟线。当时他驾驶的是建设型蒸汽机车,车头前方是锅炉,挡住了前方视线。由于通讯设施不发达,在碰到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司机要从司机室的车窗探出头,进行信号机显示的确认,寒风、雨雪刮得脸生疼。由于工作量大,车队实行三班倒,值乘蓝烟线一个来回需要两三天时间,有时候早晨到家晚上又叫班了。一个月下来在家也呆不了几天,家里的事情一点忙也帮不上。
  1988年,关玉柱成为一名内燃机车司机。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对于关玉柱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他说,开蒸汽机车时,吃凉馒头喝凉水,内燃机车有了电炉子,可以在车上烧水热饭。没有锅炉飞溅的煤渣,司机室也变得干净了。两块前挡风玻璃让视线豁然开朗,司机再也不用伸出头去看信号了。不管是内部环境还是通讯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列车速度也提升了,但是安全压力和责任也更大了。
  “这辈子能开上内燃机车,值了!希望儿子能够开上设计更先进、速度最快的火车。”开了16年内燃机车,2004年关玉柱光荣退休。39年来,他安全行驶70万公里,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复兴号”上的“铁二代”
  1979年出生的关萌,1998年从司机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正赶上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时代。关萌不仅开上了内燃机车,还开上了电力机车。2006年3月12日,随着韶山4改型1038号电力机车配属到段,青岛机务段结束了没有电力机车的历史。相比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在环境保护、运行速度、牵引重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着更多的优势。目前,该段配属105台电力机车,承担胶济线、蓝烟线、胶新线、辛泰线及张东线货物列车的牵引任务。
  进入21世纪后,铁路加快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步伐,“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开启中国铁路的高铁时代。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谐号”动车组大规模上线运行。
  “驾驶最快的火车,永远走在前头。”2008年,一直勤学不辍的关萌顺利拿到动车组司机驾照。2016年,他在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一名,荣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1月5日调图,关萌开始驾驶“复兴号”在青盐铁路上运行,他成为集团公司第一批在青盐铁路上驾驶“复兴号”的动车组司机。
   接过父辈交给的安全接力棒,新一代高铁司机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和使命。关萌从业21年来,实现机车百趟安全竞赛2500趟,安全行驶143.8万公里,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孙子关智宇今年11岁,从小听爷爷和爸爸讲火车司机的故事,在老一辈的熏陶下,也是个小火车迷。
  在青岛机务段有一个文化长廊,以火车头的更新换代为主线,展示了该段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关玉柱经常领着孙子关智宇到这里玩,指着那一张张机车图片,给孙子讲曾经过去的峥嵘岁月和开火车的经历。对关智宇来说,最熟悉的还是电力机车和动车组,受父亲的影响,他能指着照片准确地说出机车型号和最大速度。
  “长大后,我要开比‘复兴号’还先进的动车组。”在关智宇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梦想: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高铁司机。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