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彭“赶考”

  2019-10-15  56浏览 作者:

  郭修山

彭绍聪中等个,党员。
  他肤色黝黑,背有点弓,是我的师傅,退休前在淄博工务段淄博线路车间周村线路工区工作。当时的工区,数他的工龄长、业务精,因此大伙都尊称他为老彭。
  我刚参加工作时,跟着彭师傅学习油刷标志、机械维修、机械捣固等现场业务。
  师傅很严厉,从不允许我在工作中出现丝毫的不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由于师傅工作标准高,我干过的活他都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有一点差错都会从头再来。当师傅教我油刷标志时,我觉得简单,并没有认真学。一次,线路油刷标志,刷得大小高低不一样,最后返工,浪费了时间还增加了工作量。师傅看到后严厉地批评我,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刷得快,刷得美观。“第一刷要勾出边,油漆要少,防止油漆流淌到钢轨底。回刷时手腕要稳,填充中间空白要有规律移动。”师傅传授的工作方法,至今仍记忆犹新。
  彭师傅“赶考”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在车间范围内遴选胶接绝缘接头业务骨干,参加胶接绝缘接头现场观摩会。工长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彭,于是名单报到了车间。
  老彭觉得应该让年轻人挑起大梁,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怕担不起这个重担。可拗不过工长,于是接下了这项任务。熟悉老彭的人都知道,一向要强的他这次肯定“拼”了。
  7月下旬,车间胶接绝缘接头标准化现场会准备工作陆续展开。老彭迎来了大考:胶接绝缘接头标准化现场观摩会。
  再啃生硬的数字,消化起来有些困难。“这次的现场会全程录像,以后胶接绝缘接头的标准就以你为准。”工长的这番话时刻在老彭耳边响起。
  双休的一天,老彭来到工区,按照胶接程序和标准操练了一遍,一遍程序走下来用时65分钟。这个成绩令老彭始料不及,45分钟才是胶接绝缘的较好成绩。
  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老彭有些沮丧,工具房,一包烟,一副夹板,一根短轨,老彭给自己来了一次剥茧抽丝。把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弄懂。认清了自身差距,老彭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标准来!
  文化水平低,这成了老彭赶考路上的第一只“拦路虎”。按规定,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技术要求的要换人。为尽早攻克难关,老彭找来《工务胶接绝缘接头管理办法》,放弃午休,带上老花镜一个标准一个标准地背。
  遇到一些名词,请教学历高的青工,在笔记本上圈画起来。为将标准和实作对应起来,老彭卡着表练习。看着老彭汗湿了的脊背,工友都劝老彭,只要不超时不出错就行,这只是个观摩会。但老彭只认一条死理:“今天的标准是以后的样板,线路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周下来,老彭瘦了一圈,肤色也比以前更黑了。老彭把自己实作中的短板弱项归类建档,逐一“挂账销号”。切割钢轨时,为练出娴熟的切割动作,20斤重的锯轨机他每天都要练习几遍;上夹板,做到“一剑封喉”,没有多余的动作。7月的天气就像一个大蒸炉,风都是热的,可老彭一练起来就忘我投入,衣服湿透了就脱下来拧一把水,再穿上继续练习。
  钢轨锯切、钻孔、打磨除锈等项目硬“挤”出20分钟,用时45分钟完成作业流程。
  在苦练中,大考终于来到了。这是一次对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综合考验。
  观摩会现场,在作业人员的配合下,老彭对锯轨机各紧固件、砂轮片再次检查,确认机械运转正常;锯轨机上轨,扶正并紧固。切割、钻孔完毕,开始打磨清洗钢轨,涂胶上夹板,组装紧固,修磨检查,填写《现场胶接绝缘接头胶接记录表》,整个流程动作娴熟。场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大伙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彭师傅,42分钟,厉害!”“老彭,姜还是老得辣。”
  掌声是对老彭最好的褒奖,这里,老彭树立了一个标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刷新这个标准。
  彭师傅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每当想起彭师傅工作上的韧劲,我就告诫自己,学好业务,像老彭那样在赛场赢得掌声。
  


  
评论
    loading...